您的位置 首页 财经

江阴银行:投资收益撑业绩,利息业务露硬伤

近日,江阴银行(002807)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。上半年该行财务表现十分亮眼:实现营业总收入24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较2023-2024年的增速2.3%、2.5%显著提升;归母净利润8.5亿元,同比增长16.6%,较2024年7.9%的增速明显加快。

近日,江阴银行(002807)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。上半年该行财务表现十分亮眼:实现营业总收入24亿元,同比增长10.5%,较2023-2024年的增速2.3%、2.5%显著提升;归母净利润8.5亿元,同比增长16.6%,较2024年7.9%的增速明显加快。

资产规模持续稳健扩张,截至6月30日总资产达2075.8亿元,较2024年末增长3.7%,同比增速11.2%远超近年水平;总负债1883.8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3.9%。季度数据显示,二季度营收12.7亿元,环比增长13.1%;总资产环比增加5.2亿元,扩张节奏持续。

存贷款业务保持增长,存款总额1621.8亿元、贷款总额1314.2亿元,较年初分别增长6.8%、5.9%。此外,上半年末,该行的风险管控指标优于行业标准,资本充足率14.9%、一级资本充足率13.8%、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.7%,均大幅高于监管要求;流动性比例84.33%、流动性匹配率156.55%,储备充足。

资产质量优良,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.86%,拨备覆盖率381.22%,较年初提升11.9个百分点,风险抵补能力增强。

整体来看,该行财务数据似乎呈现颓势终止信号。

利息“微降”颓势不减

但在表面“止颓”迹象之下,其利息净收入微降、净息差持续收窄的核心指标变动,暴露出业务结构与资产负债管理的深层压力。

在2025年上半年,江阴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录得14.1亿元,同比微降0.2%,背后是资金业务与存贷业务的“双轨承压”。

以债券投资、同业交易为核心的资金业务,在市场利率下行周期陷入利息收支困局,2025年上半年利息净亏损3.1亿元,较2024年同期的2.8亿元进一步加深——债券资产重定价后收益缩水、同业资产收益率同步走低,叠加负债端同业拆借的成本刚性,甚至加杠杆操作推高利息支出,共同加剧亏损。

尽管资金业务营业收入同比猛增78.6%,从33.4亿元升至59.7亿元,但增长几乎完全依赖债券交易价差等非利息收益,利息收支的结构性矛盾未解,折射出利率周期下资金业务资产负债管理的持续挑战。

除资金业务拖累,存贷业务的结构矛盾同样刺眼。半年报中“推进零售转型、扩面普惠金融”的战略表态,与个人贷款的萎缩现实形成强烈反差。

2025年上半年个人贷款利息收入4.2亿元,较2024年同期的5.2亿元下跌18.4%,减额近亿元;票据贴现利息收入亦下滑16.7%,拖累“发放贷款和垫款”板块利息收入整体下降2.4%。

江阴银行:投资收益撑业绩,利息业务露硬伤

规模维度上,截至6月末个人贷款总额205.1亿元,较2024年末缩水1.5亿元,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从16.6%降至15.6%——尽管公司贷款利息收入实现3.27%的同比增长,仍难抵个人贷款滑坡的冲击,暴露出该行在零售市场拓展中,既面临同业竞争挤压,又遭遇消费需求波动的双重困境。

利息净收入下滑,本质是净息差持续收窄的直接体现——江阴银行净息差从2022年的2.18%逐年回落,2025年中报已降至1.54%,较2024年末的1.76%再收窄0.22个百分点。这一趋势源于生息资产收益回落、付息负债成本优化不足,及利率周期“时间差”的叠加冲击。

生息资产端,“量价双杀”拖累收益。客户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3年的4.47%,降至2024年的3.91%,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跌至3.63%,信贷市场竞争加剧与科创、普惠等低利率领域投放扩容,共同拉低贷款定价;债券投资收益率降幅更剧烈,2023年3.24%一路降至2025年上半年2%,既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,也因银行加大债券配置——2025年上半年债券平均余额628.8亿元,较2024年同期增长12.5%、低收益资产占比提升,叠加客户贷款占生息资产比例从64.7%降至63.7%,高收益资产缩容进一步拖累整体收益。

付息负债端,成本下降幅度远不及资产收益下滑。客户存款成本从2023年的2.02%,降至2024年的1.85%、2025年上半年的1.62%;发行债券成本从2023年的3.83%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.74%,却因规模缩水超五成,仅剩200亿元,成本优势被稀释。

更关键的是,客户存款占付息负债的比例持续攀升至88.9%,且存款结构呈现定期化趋势——2025年6月末,定期存款占比达66%,较2024年末的63.1%提升近3个百分点;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占比52.9%,较2024年末的48.9%增长4个百分点,活期存款占比则从29.8%降至29.3%。

定期存款不仅付息成本高于活期,且重定价周期长、成本黏性更强,这意味着即使银行通过结构调整压降存款成本,高占比的定期存款仍会锁死负债端成本下降的空间,与资产端收益的快速下滑形成更尖锐的“剪刀差”,进一步放大净息差收窄压力。

宏观层面,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,资产端重定价速度远快于负债端——贷款、债券随市场利率同步下滑,存款却因重定价周期长保持成本黏性,“资产收益快跌、负债成本慢降”的时间差,进一步放大了净息差的收窄压力。

靠“变卖”冲业绩?

江阴银行2025年中报的“业绩稳增”表象下,暗藏盈利结构的深层失衡——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,正成为掩盖核心业务疲软的关键支点。

在利息净收入连续三年下滑、中间业务持续低迷的背景下,该行通过金融资产“腾挪”——交易性资产扩容叠加债权投资减持短期内撑起业绩。

从数据轨迹看,投资收益已连续三年主导业绩增长:2023年同比激增104.2%至8亿元,2024年维持8.78亿元规模,2025年中报更以8.82亿元、同比增长81.4%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。在一季度,江阴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.4%时,同样凭借143.6%的投资收益增幅托举营收。

结构拆解显示,2025年中报“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”贡献6.7亿元,占投资收益比重超75%,指向债券等资产的处置收益,表明银行通过主动变卖金融资产兑现利润。

为放大投资收益,江阴银行大幅调整金融资产结构: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197亿元猛增至2025年中报的253.4亿元,增幅28.6%,2023年更是单年激增71.2亿元,增幅超70%,试图捕捉市场波动价差;同期,债权投资从305.4亿元降至237.1亿元,降幅22.4%,通过抛售高成本或低收益资产锁定收益。

江阴银行:投资收益撑业绩,利息业务露硬伤

在利率下行周期中,这种“增交易、减债权”的操作,短期规避了债权长期持有带来的收益缩水,借交易性资产波动推高盈利,效果立竿见影。

然而,这种策略也暗藏多重风险: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提升,使盈利对市场价格波动敏感度增长,若利率回升、债券价格下跌,浮盈或迅速转为浮亏;更关键的是,当前投资收益高度依赖债权处置的一次性收益——半年压降68.3亿元债权投资,持续抛售会消耗资产储备,利率反转也会压缩交易性资产价差收益,可持续性具有不确定性。

综上,江阴银行中报业绩增长,一定程度依托利率周期下金融投资的阶段性收益。尽管核心业务增长动能仍待强化,且面临市场波动、资产储备及战略平衡的多重约束,但金融投资对业绩的支撑,也体现出银行应对市场变化的尝试。

但若未来市场环境反转或可处置资产趋紧,金融投资的拉动效应或受考验,这种单一依赖金融投资驱动增长的模式,需结合长期战略持续观察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/30787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